×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夏朝传说

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四章

刚才发错了,重发。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四章。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大军现身毫不为过,一个月之前,京城居民就料定朝廷大军会去和大漠国交战,结果就是让他们大跌眼镜,面对救兵如救火的急迫,不降表现出来的是波澜不惊,这让京城居民感觉意外,后来就猜测,不降不敢和草原人作战,因为草原人太彪悍了。但是他们并不希望拥有一个懦弱的大王,因为大家都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样的信条,如果大王惧怕草原人,他们就失去了精神依靠,一个不能挺直腰板的大王,如何让他的民众拥戴他?

现在,朝廷大军终于出动了,于是万人空巷,都来目睹大军的威武是必然的。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的就是大王不降,高大的王旗在掌旗士兵手里擎着,上面绘着龙腾虎跃的巨龙,被风吹动的巨龙,就像时刻要腾空而飞的样子。而头戴王冠的不降就在龙旗之下,目光炯炯地望着前方,他的身后是几辆装载重臣的马车吗,他们同样衣冠整齐,面孔严肃,正襟危坐地看着前面。随后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的车奇兵,因为全部车奇兵都出动了,因此阵容庞大,像一条游动的巨龙,一直像南大门走去。京城人虽然见过车奇兵,但是谁也没有一次性地看见这样多的车奇兵,因此各个都伸出了大拇指,在他们看来,朝廷拥有这样的威武雄狮,打败大漠国是不再话下的。

在车奇兵后面就是步履整齐的步兵了,因为一次性出动两万大军,在大夏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阵容的壮观也让京城居民惊讶不已。队伍的旗帜是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排例的,抗着红色旗帜的队伍打头,所有士兵都穿着赞新的军装,就当时的东方而言,没有一个国家,一个部落有如此阵容,有如此整齐服装的,因为这不仅仅需要统一的命令,还需要有巨大的财力,除了大夏国,当然别人都做不到。不降之所以要把这一切都展示出来,除了可以提振本国民众的士气,也可以对地方的精神上产生压力,因为不降明白,他们展示的这一切,大漠国的暗探都可以看见,会在第一时间把信息送出去,那么好吧!让吉时之力知道,他们大漠国和夏朝对抗,就是在以卵击石。

当然,这和预征的建议有关系,因为预征在大军出发的头几天,去了一趟京西道观,面见了利策,对于预征来说,这已经成为习惯,每当朝廷有重大行动,或者自己有困惑之事,预征一定会去道观和利策面谈,这次当然不会例外,因为,这是大夏国成立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大禹创建大夏国之后,大夏国外围第一次出现的,有实力和大夏国抗衡的军事力量,因此预征告知利策是正常的。

交谈中,利策对于未来的战事给予了新的建议,具体来说就是四个字:先打后拉。意思是说,先通过军事打击让大漠国感到惧怕,然后再通过谈判让他们归附夏朝。按照利策的观点,大漠国人在关外的各个种族中,算是比较精英的,这样的民众消亡可惜了,应该凭借华夏民族的包容,让他们融化在华夏民族的圈子里,给这个民族融入新鲜血液。预征感觉利策的提议有政治远见,欣然接受了,虽然没有把利策的想法对不降敞开,但是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机会合适的时候,和不降好好谈谈,因此就对不降说:这次大军出发,因为规模是大夏国历史上空前的,应该张扬国威,震慑敌人,不降当时就采纳了,这才有了大军出城的张扬。

在南城门门口,留守京城的扃,带着文武大臣给不降等人送行。不降就走下车来,接受了他们敬献的美酒和祝福,同时告诉扃,遇到大事一定要和树商量后在行动,平时的日常行政事务就让树负责,他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京城的安全。随后大军就继续出发了,因为路途遥远,大军走了接近十天才来到太原城下,太原的居民看见朝廷大军千里驰远,几乎是空城出来观看,因为他们没有看见过大规模的朝廷军队,何况这支部队中,还有他们只闻名,没有目睹的车奇兵,因此当一千五百辆车奇兵在城外展示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太原候率领城里所有的官员,富豪和士绅站在城外迎接,准备把军队让进城里,但是不降以扰民拒绝了,让大军在城外就地驻扎,他则带着部分大臣跟随太原候走进了城里,因为不是第一次来到太原,不降并没有去观赏太原城秩序,而是直接进驻了太原候的家里,因为太原候已经把自己的府邸腾出来,让给不降和重臣居住,自己则去姨太太屋子里小住几日,等不降他们离开再搬回去。

当天晚上,重要将领参与的军事会议就召开了,不降要给所有太原府的官员和将军看看,他们来到太原不是来旅游的,也不是来观赏风景的,他们是来打仗的。既然来打仗,效率必须得到保证。不降首先对太原候和他手下的将领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说他们以一府之地,重创了大漠国的军队,为朝廷大军出发争取了时间,创造了奇迹,是所有州县的楷模,故此给太原候加封一等侯,一等侯在诸侯里是最高级品阶,虽然是荣誉,但是也是很多诸侯想得到的,太原候立刻就谢恩了,感觉自己家庭虽然付出了重大牺牲,也算有所回报了。不降随后给太原候手下的重要将领也都一一赞扬,加封,并且让两个将军跟随大军作战,算是对他们能力的直接认可。

本来包括太原候在内,对不降是有怨气的,太原城危在旦夕的时候,朝廷大军迟迟不到,让每个人都感到心寒,认为自己被朝廷抛弃了,现在得到了不降的奖赏和提升,心气自然平了,太原城老百姓也没有怨言了,因为不降的大军没有进城。随后就是大家畅所欲言,到场的将军,官员,不管大官小官,都可以说话,言者无罪。结果太原候手下的将军第一个站了起来。

“大王,各位大人,末将认为,大漠国军队,虽然单兵作战能力不弱,士兵也足够凶悍,但是组织能力很一般,武器装备也不算很好,和朝廷大军的训练有数不能相提并论。朝廷大军应该接着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时候,和大漠国军队摆开战场,刀对刀,枪对枪地大干一场,一举击溃大漠国的主力,这样,大漠国军队的战斗力就可能瓦解。”

“我同意解将军的建议,一个一鼓作气消灭大漠国,永诀后患。就看大漠国以倾国之力,围攻太原而没有拿下,就知道大漠国的军队缺少集团作战的本事,而这一点,正是朝廷军队的长处。”一个叫图将军的接过话说。

“图将军可知道大漠国的军队撤到了哪里?那里的地理情况可熟悉?”问话的是预征,他担心两位将军的话,会影响不降的判断,从而轻视大漠国军队,毕竟两位将军是刚刚和大漠国军队血战一场的人,说话是有分量的。

“大漠国军队已经撤回了兰田,那里是他们的大本营。地势比较平坦,有少量的山包,有兰田湖,听说还有深谷,没有去过。”图将军回答说。

“大兵团作战,首先要搞明白地理状况,否则就可能吃大亏,你们这里有没有到过兰田,非常熟悉兰田的人,会后请将军找几个过来。”预征又说。

因为预征巧妙地插言,话题就由开始放空炮,转到了具体和大漠国作战上,但是很明显,太原方面的官员,将军,感觉朝廷军队实力强大,都主张立刻出兵,攻打兰田大本营,一举歼灭大漠国,给太原城根除后患,想法虽然积极,但是是不是可行?朝廷两位主要将军,白将军和葛将军都感觉怀疑,因为刚才预征问到地理状况,他们只是粗略地知道一点,就感觉那里的地势对朝廷军队不利,因为朝廷军队以步兵为主,在开阔的草原上作战。利于骑兵而不利于步兵,这对将军们来说是小儿科,虽然他们有车奇兵在和对方骑兵作战的时候不会吃太大的亏,毕竟车奇兵是战车,不如对方单人独骑灵活,因此战斗力是要打折的,如此计算下来,胜算又要打折,连五分胜算都没有的情况下冒然开战,这等于拿士兵的生命去冒险,因此白虎第一个忍不住了,就说:“诸位将军,大人,打仗不是想当然。是需要靠实力说话的。大漠国之所以没有拿下太原,不是军师问题,是战术问题。太原有坚固的城墙,没有回旋的空间,大漠国的军队在这里作战,首先失去了环境优势,其次失去,战术优势,因为骑兵的优势在于利用空间,场地厮杀,攻城需要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厮杀,大漠国放弃了有利条件,选择了不利条件,只能失败,这在战术上是兵家大忌。如果我们长途奔袭,直捣兰田大营,走的路子和大漠国一样,放弃优势而选择了劣势,这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这里到大漠国的兰田大营有一百多里地,当我们的步兵走一百多里地到达兰田大营的时候,就算天蒙蒙亮出发,也要晚上才能够赶到,这还是说半路不遭到伏击。到了那里人困马乏,能够作战?如果不能作战就必须安营扎寨,但是可能连营帐还没有扎起来,大漠国的骑兵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连饥饿,带疲劳的步兵,能够战胜以逸待劳的骑兵?”葛平看见白虎话落地,立刻就接了过去说。

图,解两位将军听见这样的问话,一时间非常尴尬,知道自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把朝廷的士兵当成天兵天将了,原来这些人还需要吃饭,走路,睡觉,他们只是想到朝廷大军兵强马壮,并没有过多去想这些不利因素,因此就闹出这样的笑话,只能是不说话了。

“好了,大家既然是讨论战略战术,就允许人家说话。”不降当然不想刚刚到来,地方将军就和朝廷将军顶牛,以后双方怎么配合?“至于如何开战,大家有话可以说,至于最后朝廷采用什么战术,那要权衡后才可以下结论的。”

虽然不降帮图,解两位将军解围了,但是他们自己感觉惭愧,哪里还会说话?至于别的官员,因为不是军事官员,更没有勇气说了,因此会场就冷清下来。不降看看预征,又看看彭伯,两个人都示意散会,不想在这时浪费时间了,不降就命令散会了。回到太原候给自己准备的房间,不降却睡不着,因为战略战术没有定下来,明天怎么办,心理没有谱,就索性坐起来,让侍卫去叫预征过来说话。

预征得到不降征召,立刻就来到了不降休息的屋子里,因为他也没有休息,正在考虑下一步棋怎么走。虽然来的时候大政方针定了下来,现在来到现场,听了白虎等人的发言,还是感觉有些事情自己的确是不明白。因此当不降问他对明后天的工作怎么看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

看见预征走了进来,不降让仆人倒上茶水,随后就坐在预征的对面说:“预爱卿,有什么想法说说。”

“大王,臣以为,白将军和葛将军的话没有错,我们的大军不能冒冒失失去攻击吉时之力的大本营,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我们不利。”预征回答说。

“话是不错,但是你想过没有,他们也不会主动来进攻我们。”不降反问说。

“不错,吉时之力一定会想以逸待劳,等着我们攻击他们的时候,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半路截击我们,因为他们料到,我们远道而来,容易粮草不济,利于速战,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预征说。

“如何反其道而行之?”不降问。

“按兵不动。”预征回答,看见不降没有接话,知道不降并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只好继续说:“我们就摆出一副不着急打仗的姿态,督促后方加紧像太原调运粮草,时间长了,他们就猜不透我们的作战意图,就可能安耐不住,开始会派小股部队来城外骚扰,也可能直接派大军来挑战,只要大漠国的士兵动了,主动权就不再他们手里。”

“爱卿是说,等蛇出洞,我们给对方设定战场,然后采用伏击包围的方式,歼灭对方?”不降接过话说,随后又皱起了眉头。“如果吉时之力看破了我们的计谋,不为所动,那时候又该如何?爱卿不用忘了,吉时之力身边有个叫锅灰的高参。”

“这个可能当然会有,但是这第一仗就是比谁更有耐心。如果一个月之后,大漠国还是没有动作,我们可以派出小股部队,前出太原三十里,他们的游动哨应该能够发现,这个时候他们就可能派出骑兵。但是我们不跟他们缠斗,主动撤退,往返几次,他们或许会认为我们怕他们,机会就来了,我们可以派出明暗两支部队,明面部队负责诱敌,暗处部队负责围歼,只要消灭了几个小股部队,就可能激怒吉时之力,就不怕他们不找我们决战。”预征说着端起了茶水,狠狠地喝了一大口。他之所以给前出部队设定三十里距离,因为太原的物资接济不会有问题。

“我们之所以不敢深入草原,不仅仅是地理不熟,更主要是怕物资接济不上,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一次战争的胜负,就看谁的物资供给丰富,那么吉时之力也会有这个问题,因此孤判断,他们不会离开大本营太远和我们作战。就是说,我们只能在靠近大本营的地方给吉时之力设下陷阱,是不是这样?”不降想想说,如果是这样,这个陷阱是很难设的,因为吉时之力的哨探,一般都可以探出五十里地左右,凭他们骑兵的速度,五十里地奔跑不过是一两个时辰的事情,而朝廷军队是步兵,这五十里地即使急行军,也需要小半天时间,而且为了打对方埋伏,士兵还要提前进入,不能生火做饭,甚至不能随便找水,困难是很大的。

“他们既然是骑兵,就可以带一些干粮和水,不一定非要在家门口作战,只要战争条件对他们有利,他们是可以长途奔袭的。我们应该找到他们的痛处,在必要的时候打疼他,这样就会起到激怒他们的作用,只有激怒他们,我们事先设定的口袋,他们才可能钻进来。”预征纠正不降的看法说,因为他知道草原人的忍忍能力是出色的,他们睏急的时候,在马背上都可以睡觉。“在没有打仗的这段时间里,正好可以命令士兵练习骑射,不会骑马的士兵练习骑马,否则有一天我们俘虏了他们的马匹,士兵都没有能力去驱赶。”

听见预征说,让士兵在太原城外练习骑射,不降知道,预征真的准备和吉时之力耗下去了,就没有说话。虽然他也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但是急于作战的心理还是不时地在心底泛起,让他隐隐约约生气急躁情绪,毕竟是几万大军啊!早一天结束,就能省下不少银子。

“大王,臣罪该万死,忘记了一件紧要的事情。”预征突然没头没脑地说起自己有罪来,弄得不降莫名其妙。

“预爱卿,有事说事,不要随便责怪自己。”不降不高兴了,因为预征不但是自己手里的重臣,还是自己的亲家,哪里来的罪该万死?

“是昨天白将军的话提醒了我,白将军之所以反对急于和吉时之力动手,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熟悉地理,不熟悉草原。来的时候,虽然我们也找了几个生意人,其实他们最多是进过草原,远远谈不上熟悉,白将军把熟悉地理状况看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才让臣明白,臣的确不懂军事,连这样粗浅的军事常识也不了解,岂不要误了大王的大事,如果臣事先想到熟悉草原地理状况,关乎到战争的成败,臣就会把一个人带出来,白将军就不会头疼了。”预征十分懊悔地说,脸上的沮丧不是装出来的。

“爱卿是说,我们身边,就有熟悉草原的人?”不降问,眉头却皱了起来,在他的记忆里,似乎没有这样的人,到过草原的人到不少,但是离熟悉这两个字就差远了。

“大王还记得草上飞不?”预征提醒不降说。

“你是说那个那个盗马贼?”不降问。

“就是他,现在是御马监少监。”预征回答。当时不降为了急于搞到种子马,对外面开出重赏,这个盗马贼总瓢把子感觉改弦更张的机会难得,就命令手下兄弟和他一道,从草原偷来几十匹钟子马,如果按照银子计算,这匹马也是天价,更何况他对夏朝马匹改良所起到的作用根本就不是用银子可以计算的,因此事后不降没有食言,真的给了他王宫御马监少监的职位,官位虽然不高,但是对于草上飞这种人来说就知足了,因为他从此不但可以摘下盗马贼这个污名,做个合法的良民,还可以靠近大王,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不降也因为这件事,受到王族和贵族的抨击,认为他是在拿朝廷的王法做交易。因为多少年时间过去了,不降已经忘记了这件事,现在经预征从提,哪里会想不起来?

“爱卿是说,草上飞熟悉草原?”

“臣感觉他应该比一般人熟悉草原。”预征回答。“可是他还在京城。”

“这个好办,孤立刻让他前来。”不降觉得这不是问,草上飞可以骑快马,从京城到太原虽然有千里之遥,但是如果骑快马,用不了多少时间,有个三五天也就到了。“爱卿准备让他去草原探听虚实?”

“臣想知道,大漠国的主要牧场,储存粮食的仓库,军火加工的作坊,祭祀神氏祖宗的地方在哪里,如果可以搞清这些地方,我们就可以派出一支精兵,直接袭击它们,这些地方只要遭到袭击,一定会激怒吉时之力,只要可以激怒吉时之力,我们就能够找到决战的机会,有了决战的机会,大王就可以排兵布阵,一举击溃吉时之力的主力,只要打残了吉时之力的主力部队,我们就可以加大政治攻势,最后逼迫吉时之力投降。”说到后面,预征眼里明显绽放出开心的火花。

“爱卿难道想从演一次广园**和平解决的剧本?”不降顿时明白了预征的用意,但是眼里并没有欢悦之色。“爱卿不要忘了,广园最后能够和平解决,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夏朝治下的一个州郡,族民也已经归化夏朝几百年,大漠族则不同,他们从根子里就不是华夏民族,吉时之力本人又有称霸草原的野心,两个氏族不是一回事。”

“大王说的固然有道理,处置大漠族的难题当然比广园困难不少,但是大王应该记得,当初黄帝一族人口并不多,今天的华夏民族,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一多半都是‘外族,’但是经过千年的融化,已经变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大漠族也会的,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只要我们能够给予大漠国军事力量重创,让他们感觉绝望,当我们递出橄榄枝的时候,他们就是不想接,也必须接,因为形势逼迫,生存总比信仰重要,况且像吉时之力这样的聪明人,不会眼看着大漠族连种子也留不下。”预征信心十足地搬出了利策的道理,当时利策就是用这番话说服自己的,他相信自己同样可以说服不降。

不降并没有回话,因为预征这个想法对他来说太突然,让他一时之间不容易接受。看见不降没有说话,预征并不着急,他心理清楚,如此重大的政策改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天算是下点毛毛雨,给不降提个醒,因此就变换了话题说:“如果我们想逼迫吉时之力先动手,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听到预征提到了打仗的问题,不降又提起了精神。“爱卿又有了新的主意?”

“我们可以以太原为基点,像兰田方向推进五十里,划出缓冲区,派出部分部队在那里驻扎,坚守和巡逻,只要发现大漠国的人,不管是士兵还是牧民,包括牛羊,一律抓捕,这样吉时之力会感觉我们欺负人,为了保护他们的牛羊,士兵,势必会派出军队和我们较量,我们则是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了再回来,经过多次较量,让他们不胜其烦,火气就可能积攒起来。此刻他们怎么办?要么继续往草原深处撤退,把大营像北迁移,要么找我们打仗,歼灭我们的军队,臣猜想,尽管从战略上来说,继续北撤对他们有利,但是他们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会打击牧民信心,吉时之力这个新大汗会丢失威信,这是吉时之力不情愿的,因此吉时之力多半会派出军队和我们打仗。开始规模不会大,随着我们军队增多,他们也必须增加军队,打大仗的机会就可能形成,我们给予他们重创的时机就可能出现了。”

“嗯!这个办法不错,明天开始就派出军队。”不降兴奋了,感觉预征的招数管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